罗亚兰 论传承探索吐故纳新 新时代蜀绣人的责任与担当 见刊现代艺术
发布日期:2023-12-08 13:32 浏览量:2290
蜀绣有着上千年发展史,发展中不断筛选着材质、绣风、针法、绣工。时至今日,依然马不停蹄滚滚向前,不以某一物、某一人的意志所转移。我国刺绣工艺以蜀绣、苏绣、湘绣、粤绣为主,各有所长,今天的各绣派材质、绣风、针法、绣工相互借鉴,相互融合,在各自领域又总结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新风格、新特色,你追我赶,不断推动着刺绣工艺向前发展。蜀绣在发展激流中如何守正,如何创新,我有幸成为经历者、见证者、受益者。
寻师学艺
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蜀绣,我便被其精巧的工艺,艳丽的颜色所折服。对于一个刚刚跨出校门,且对未来茫然的我来说,无疑开启了一扇新视野之窗,从此命运的齿轮让我和蜀绣交织在一起。
隔年来到2009年,我开始了求学拜师之旅。俗话说择一良师,收一爱徒,皆是不易之事。我通过网络和身边人几经打听几位蜀绣师傅,挨门拜访,皆不得意。后打听到皇汉绣庄杨德全师傅处有招徒事宜,于是携友人结伴到当时的黄河商业城旁城西故事,怀忐忑之心,上三楼,进入皇汉绣庄。庄内前厅置放各式蜀绣作品,使我再次被惊艳到,询问学徒事宜后,再入后厅,靠阳台处有几位绣娘在埋头刺绣,见后均点头微笑示意。如此氛围让我感到莫名的亲切,遂决定从这里开始。
初学蜀绣,上绷一缎面练习布,自画树叶、缠枝花、小雏菊、螺旋纹等,开始练习39类针法,后才知每一位正统训练的绣娘都有这么一块练习布。学习都是自主,后来我又购入蜀绣类书籍恶补理论,勤学苦练,不懂就向师姐、师傅请教指点关键要点,这也对应传统技艺传帮带、口传心授的传统带徒模式。从绣印章、绣文字、改绣活开始,在绣罗汉图、薛涛造像、三熊猫图等线条绣实践中学习。师傅对于绣工要求极其严格,常以一师一法,学艺需一心一意又要灵活变通,悟字当头,勤学苦练为师训,打下扎实基础。学艺中责骂是难免,学艺之初心存畏惧和恨意。多年之后自己学有所成,带徒时,才幡然醒悟师傅的良苦用意,心存无上敬意。
守正自悟
独立绣制作品时,对于蜀绣针法的实际运用要熟稔于心。对于不同题材不同画面的绣法,运用到哪些针法是没有标准样式的,只有根据绣制经验不断总结,以针代笔描绘不同景色。对于牡丹花瓣、牡丹叶片、树干树枝的表达通常是用晕针为主,铺针、车拧、滚针等多种针法混合交叉使用。对于熊猫、狮子、猫咪等动物类常常以晕针、铺针、车拧等针法为主,以施毛针法提神韵。山水类作品以铺针、沙针、晕针等针法为主,将山石结构,葱葱树木,丝滑流水用车拧、晕针、乱针交替、多层次绣制才能得以充分表达。蜀绣的绣制除了对其形态神韵的把握,通过针线艺术将花鸟、人物、山水等题材充分表达,还要做到丝理清晰而不杂乱,以蚕丝特有的柔和光泽呈现出富丽堂皇之感。
对于各种蜀绣题材内容除了表达出形状,还要表达出其神韵。只有用针线充分将图案各构成元素勾勒出其准确的形态,表达其内在气韵,整幅作品才能形神兼备,惟妙惟肖,透出勃勃生机。对于蜀绣绣技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,还要横向学习颜色、解剖原理等美学知识,学习不同派别,如苏绣的婉约之美、湘绣的刚劲勇猛之风、粤绣的富丽堂皇之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。对于新材料,新样式,客户的新要求均要跟上时代,否则就无法满足当下。因此,更要时常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,根据周边事物的变化而变化。
除了要有对画面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,蜀绣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是以屏风还是镜框也很考究,对绣娘的装裱工艺和装裱搭配要求尤为严格,如何能平整干净而不伤绣面地完成一幅作品,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,否则一旦产生污渍、划伤,均可能会导致蜀绣作品功亏一篑。
展望发展
蜀绣在继承好传统的基础之上,随时代发展需要,与之相应的变化而变化。画风当随时代,从富丽堂皇、到简约之风。动漫兴起,动漫人物的绣风、颜色呈现出新形式,习惯于传统国画风格的蜀绣人也需随之而动,琢磨新的针法、新的丝线表达形式。这无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,只有深具绣理,色彩之法如实变通方能游刃对待。当下汉服流行,直追唐宋,蜀绣绣风也当随之,传统纹理、图样、针法又回归于前。紧扣时代之风向,换得经济回报,才有生存的基础和创新探索的动力。
蜀绣发展非一人一绣庄能完成,它需要不断传承,吸收新鲜血液,培养下一代,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才是王道。今天的蜀绣教学方式既有传统跟师学习,也有通过网络教学,可以跨地域、灵活时间学习等多种方式并进。蜀绣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常需要数年才能有所成绩,同时对绣娘要求又高,既要心灵又要手巧。虽然说蜀绣是脱胎于传统民间刺绣,但它深具视觉审美,所以对于下一代的培养需要倾注非常大的心血。师傅的言传身教,从基础的针法开始练习,到上手单面绣、双面绣,再到异色绣、三异绣,蜀绣传承每一步都考验着师傅,师傅需要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,深悟其绣法原理,还要随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学习,才能深入浅出地向徒弟明其绣理,晓其绣意,耐住性,口传心授,方能培养出一代代传承人。
入蜀绣之道十余载,学得本领,养活了一家人,丰富了自己的身心,也影响了一帮人,体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,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。未来我将继续坚守蜀绣,尊师重道,勤学苦练,灵活变通,传承不息,紧扣时代主题,吐故纳新。
文章来源:百家文艺网 本文由《现代艺术》编辑部整理制作